
赵博 讲师
男,工学博士。2010年于山东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当年加入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任讲师。围绕我国先进制造、海洋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行业,面向碳中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需求,长期从事先进材料加工过程的检测、控制、数值仿真与高效改型,先后开展了工程装备制造过程应力与变形研究、水下焊接技术的检测与控制、高速高效焊接的外加能场调控、复杂水下电弧等离子体及多相流的一体化多物理场超大梯度场建模与数值分析等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学校博士基金1项,企业课题多项。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子课题、省自然基金等课题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十余篇。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济钢招商引资专家库成员。现讲授焊接质量检验、热工原理等课程。与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可介绍去享有国际声誉的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
联系方式:zhaobo19@sdjzu.edu.cn
研究领域
面向海洋开发、智能制造、清洁能源、低碳制造等重大新型战略产业,开展材料加工工艺(焊接、3D打印)过程的智能监测、控制、多物理场仿真与高效改型,多能场辅助复合制造技术,工业过程AI等方面的研究。
学术成果
1.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105378,双超声能场联合作用水下湿法FCAW稳定性增强调控机理研究,2022至2024,主持
(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水下湿法药芯焊丝电弧焊双超声联合调控机理研究,2022至2024,主持
(3) 学校博士科研基金,X20068Z,水下湿法FCAW电弧-熔池传热传质机制的研究,2020至2023,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5310,基于脉冲电流调控的水下湿法FCAW熔滴自由过渡机理研究,2017至2020,参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305235,基于三维熔池形态的高速GMAW焊缝咬边缺陷产生机理与抑制措施的研究,2014至2016,参与
(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1EEM013,基于正面视觉传感的等离子焊熔深预测,参与
(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重点项目 (No. 2008AA092901, 海洋焊接关键技术研究) 子课题,水下焊接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