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世界精神卫生日 | 心灵需要小拥抱,自查手册请收好

发布日期:2025-10-14     点击数:

2025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对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正确理性认知,减轻社会歧视和防止“污名化”。这不只是一句号召,更是一份写给每个人的“心灵守护指南”,让我们带着这份指南,一起探索如何更好地关照自己与身边人的心灵。

一、心灵体检:给心理做次“健康扫描”

你的心灵多久没“体检”了?今天,不妨来一场“心理自查”:

最近是否总是失眠?

对曾经热爱的事提不起兴趣?

和他人的相处充满疲惫?

总是敷衍着生活,不收拾自己?

如果有这些信号,别慌,这不是“你不好”,而是心灵在提醒你“该关注我了”。但很多人发现这些信号时,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要么觉得“这点小事不算什么,不用在意”,要么担心“有这些感受是不是心理出了大问题”——其实这些困惑,都源于我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不够清晰。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健康心理该有的样子。

二、心理科普:打破认知误区

心理健康从不是“小题大做”,就像身体会因为着凉、劳累感冒,心灵也会在学业压力、社交困惑、未来焦虑中“感冒”。你偶尔是不是也会困惑“我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吗”?别担心,下面这些心理健康判断标准,能帮你精准读懂自己的状态,不再为“该不该在意”“是不是不正常”而纠结。

1.关于“自我接纳”:你是否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清晰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和潜能,也能坦然接纳那些无法补救的小缺陷,不会因不完美而否定自己,平日的你是这样吗?

2.关于“人际相处”:日常生活里,你是否乐于和他人交往?能认可别人的重要性,和人相处时,同情、信任、尊敬等积极态度,会比猜疑、嫉妒、畏惧等消极态度更多,在社交中也能感到安心、适应,你现在是这样的吗?

3.关于“情绪状态”:生活中,愉快、乐观、开朗这些积极情绪,是不是总占主导?就算偶尔有悲伤、忧愁、愤怒,也不会一直陷在里面,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能感到满意,始终保持开朗的心情,这样的情绪状态,你能做到吗?

4.关于“生活与成长”:你是否珍惜并热爱当下的生活?愿意积极投入其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也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在学习、工作上,愿意不断学新知识、接受新事物,还能做出一些小成就,这样的状态你有吗?

5.关于“人格完整”:你是否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不会搞不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让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都围绕这个核心统一起来,你能做到这样吗?

三、心灵充电妙招:守护自我

若觉察到自身心理状态与心理健康标准存在偏差,不要焦虑,也不必急于自我苛责,以下几个实用方法,可帮助你针对性地调整状态,逐步找回心灵的舒适感:

1.“小成就清单”积累法:用细碎成就感点亮心情

(1)每天睡前花1分钟,写下当天完成的3件“小事”,比如“按时吃了早餐”、“给绿植浇了水”、“回复了重要消息”。

(2)每周翻一次清单,看看自己攒下的“小成就”,会发现“原来我已经做好这么多事了”,慢慢建立自信。

2.“身体联动”解压法:让身体放松带动心灵舒缓

(1)感到焦虑时,试试“478 呼吸法”:用鼻子吸气4秒,憋气7秒,再用嘴巴呼气8秒,重复3次,能快速平复心跳。

(2)睡前做5分钟“轻按摩”:用指腹轻轻按揉太阳穴、颈部肌肉,或者搓热双手敷在眼睛上,让身体先放松,睡眠也会更安稳。

3.“兴趣重启”滋养法:用喜欢的事给心灵“喂糖”

(1)如果喜欢画画,不用追求“画得好”,拿一张纸随便涂颜色、画线条,享受笔尖触碰纸张的轻松感。

(2)哪怕只是喜欢散步,也可以选一条没走过的小路,慢慢走、看看路边的花草,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感受”上,让心灵暂时从压力里抽离。

4.“专业求助”支持法:别怕开口,我们愿意帮你

(1)全国通用热线:拨打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24小时在线的工作人员会陪你度过难捱时刻,无需担心“打扰别人”。

(2)校园专属服务:拨打心理服务热线(0531-86361330)进行预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全体心理教师,为大家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护航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意义,不只在于这一天的关注,更在于让“守护心灵”成为习惯,愿我们都能在“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氛围里,学会温柔对待自己的情绪,既不回避问题,也不畏惧求助,让心灵始终保持轻盈、从容的状态,在生活的旅程里,稳步走向更温暖的未来。

作者:董颖、高一丹

编审:董颖、高一丹

审稿:魏彬

终审:陈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