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报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 > 学术报告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举办第三十三期“三三讲堂”

时间:2024-04-15   来源: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作者:   阅读:

为增强学术氛围,强化教师队伍建设,4月11日下午,由人才工作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承办的第三十三期“三三讲堂”在博学会堂举行。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师生代表现场聆听,讲座由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院长孟飞主持。

本期讲堂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原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骆剑承教授带来主题报告——《地理时空底座与遥感大模型》。骆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向与会者展示了“数智化”技术提升遥感新质影响力的崭新视角。报告从“理论基础”、“超越遥感”、“服务应用”和“未来展望”等部分展开。骆教授首先阐述了理解时空唯一性的重要性,强调遥感技术在构筑地理时空底座中的核心作用,倡导打破传统遥感壁垒,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重组,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其次,他提倡图谱耦合到星地协同的新模式,充分运用地理/遥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实现对每一块土地的精准动态认知,构建起从天空到地面、从数据到人物的全链条联动机制。最后,在AI时代背景下,骆教授还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3S集成(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新内涵,强调“星地人物联动”的理念,以期打造一个既能落地又能支撑大规模应用的遥感大模型,切实推动遥感技术走向规模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致力于培养新一代遥感科技创新人才,持续推动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步。讲座不仅为遥感科学和技术专业的研究者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师生指明了智能遥感与新应用深度融合的研究方向,有力促进了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智能遥感及新应用”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拓展,我们有望看到遥感技术在我国乃至全球环境监测、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骆剑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原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遥感智能计算与模型分析为主要方向,重点研究遥感大数据挖掘理论和地理时空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发展了“分层感知/时空协同与多粒度决策”于一体的遥感图谱认知体系,建立了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处理、信息产品生产的技术系统与应用服务平台。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科技支撑、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地方应用等项目数十项,出版8本专著和图集(《遥感大数据智能计算》、《遥感图谱认知》、《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计算与分析》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审稿:桑文刚

编审:王会蒙

终审: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