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定量遥感课题组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新月在流域生态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Eco-Environment qua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m 2001 to 2019”为题发表在SCI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中科院二区,IF= 4.958)。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杨新月同学为第一作者,我校孟飞教授为通讯联系人。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长江流域作为典型的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带状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农田荒漠化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将恢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长江三角洲也是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协同治理和探索的热点。因此,监测生态质量长期变化趋势,识别生态质量显着变化区域,特别是生态质量恶化区域,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在该工作中,杨新月同学及其他作者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构建了RSEI指标,对长江流域整体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通过Theil-Sen-MK趋势检验分析识别生态质量显着变化区域,特别是生态质量恶化区域。最后,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判断生态质量对驱动因素的响应程度。本研究旨在探索长江流域整体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人为、地形等因素的生态响应,为快速评价长江流域及其他类似流域的生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审稿:孙英君
编审:王会蒙
终审: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