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由山东建筑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及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共同创建,并于2023年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
一、中心技术方向概览
中心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求,针对黄河下游干支流流域所面临的生态退化、损害、脆弱性增加及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下降等核心问题,构建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先导、技术研发为核心、工程化应用为目标、信息化数据平台为支撑的技术体系。
1.规划引领:聚焦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与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包括流域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空间承载力提升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技术,以及县(市、区)域、镇域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技术。
2.技术创新: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覆盖生态空间识别与评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地表水环境污染治理、盐碱地与生态湿地修复、生态系统碳汇预测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标准制定和检测。
3.工程化应用:推动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应用,如沿黄生态廊道植被恢复、三角洲盐碱地治理、典型工业区水土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废弃露天矿山的综合治理示范,以及大汶河-东平湖区域的水污染防治项目。
4.信息化平台:构建黄河下游生态修复大数据应用平台,采用生态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三生空间建模与智能规划技术,以及生态修复大数据云系统,支持技术、装备和示范项目的展示。
二、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主要研究与业务方向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三大学科在中心组建了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与评价研究团队。团队致力于通过GNSS、GIS和RS技术协同,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提升生态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智能化水平。
1.智能感知:研发高精度的空-天-地立体协同生态环境智能监测技术集成方法,开展水、土、气、生、人等生态环境关键要素的高精度监测和智能感知,包括高精度遥感反演、精细化空间场重建、细粒度范围提取等。
2.综合评价:构建水、土、气、生、人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开展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环境“格局现状-过程变化-未来发展”评价,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安全格局评价、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等。
3.信息服务:开发生态数据支撑底座、智能驱动底座、业务支撑底座,形成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着力增强环境感知整合力、数据要素生产力、智慧决策支持力,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一站式”信息化和决策支撑解决方案。
中心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为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为企事业单位及公众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